心髒裏的這道“門”,每天開合10萬次,你一定要了解一下!
大家知道嗎?
和每個房間都有門一樣,人的心髒也是有門的,而且有四扇,它們還都有自己的名字: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二尖瓣和三尖瓣。
更有意思的一點是,這四扇門都是“單向”門,隻進不出。也正是憑借這個“摳門”的特點,它們讓心髒的血液能夠按照一個方向流動,保障了人體正常血液循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心髒中最重要的的一道門——主動脈瓣!
主動脈瓣這道“門”在哪裏?
主動脈瓣位于心髒的核心位置,其他三個瓣膜與其相鄰。它是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的膜,控制着心髒泵出到全身的富含氧氣的血液。
主動脈瓣包含三個半月形的瓣葉,并依其與冠狀動脈開口的關系分别稱爲左冠瓣、右冠瓣和無冠瓣。正常瓣葉菲薄、半透明狀,主要含有呈一定方向和層次排列的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
據統計,人的一生,主動脈瓣和其他三個閥門要打開和關閉超過20億次。
沒錯,20億次!十位數,2後面是9個0。
心髒的“門”也要保修
20億次的開合,什麽材料做的都頂不住啊,心髒的門也一樣,時間長了,就會出問題。
主動脈瓣瓣葉可受多種病因的影響而增厚,發生纖維化和鈣化,緻使瓣葉僵硬,活動度下降。同時三個瓣葉之間也可粘連和融合,開放受限,瓣葉不容易移動或完全打開。
這樣,就形成了狹窄的主動脈瓣,也就是“門”不容易打開和全部關上了。
心髒的“門”爲什麽會被堵住?
按病因分類,主動脈瓣狹窄可分爲三類:
1、風濕性主動脈瓣狹窄
這是我國最常見的主動脈瓣狹窄類型,病人多同時伴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二尖瓣疾患。
2、動脈粥樣硬化性主動脈瓣狹窄
這是因爲主動脈瓣随着年齡增長不斷老化,瓣葉嚴重纖維化及鈣化,最終引起主動脈瓣狹窄,也稱爲退行性主動脈瓣狹窄,它是人體衰老的一個重要表現,多見于65歲以上人群中。随着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此類患者逐漸增多。
3、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
正常的主動脈瓣有三個瓣葉,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病人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發生瓣葉融合,形成二葉結構,早期無明顯症狀,随着年齡增長,瓣葉逐漸增厚、鈣化。
心髒的“門”出問題後會怎麽樣?
主動脈瓣作爲人體心髒向全身血管供血最爲重要的“門戶”,一旦出現狹窄,心髒搏出血液即會受阻。很多患者在相當長時間内可無明顯症狀,首診往往通過超聲心動圖發現。
直至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時才出現較爲明顯的臨床症狀,并易于在感冒、發熱、勞累、情緒激動或天氣變化等誘因下急劇加重病情。那麽,出現哪些症狀時需要警惕可能存在主動脈瓣狹窄呢?
1、心律失常
10%患者可發生心房顫動,緻左心房壓升高和心排出量明顯減少,臨床上迅速惡化,可緻嚴重低血壓、暈厥或肺水腫。主動脈瓣鈣化侵及傳導系統可緻房室傳導阻滞;左心室肥厚、心内膜蔔心肌缺血或冠狀動脈栓塞可緻室性心律失常。上述的兩種情況均可導緻暈厥,甚至猝死。
2、心髒性猝死
一般發生于先前有症狀者。無症狀者發生猝死少見,僅見于1%~3%的患者。
3、亞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不常見。年輕人的較輕瓣膜畸形較老年人的鈣化性瓣膜狹窄發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險性大。
4、體循環栓塞
少見。栓子可來自鈣化性狹窄瓣膜的鈣質或增厚的二葉瓣的微血栓。以腦栓塞最常見,亦可發生于視網膜,四肢,腸,腎和脾等髒器。
5、心力衰竭
發生左心衰竭後,自然病程明顯縮短,因此終末期的右心衰竭少見,50%~70%的患者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
6、胃腸道出血
部分主動脈重度狹窄患者,胃腸動靜脈畸形的發生率升高,這類患者易出現胃腸道出血。
其他症狀 長期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由于自主神經功能素亂、交感神經張力增高等原因,可表現有多汗、心悸、乏力、虛弱等全身症狀。随着病情的進展,逐漸加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爲全身供血的心髒,看似強大,實則脆弱。因此提醒大家日常一定要好好的呵護心髒,注意休息。